纵观宇内,横贯八荒,中华少年,前途无量         ——题记

      《易经》有言,“风从虎,云从龙,龙虎英雄傲苍穹。”自古英雄出少年,观其所由,皆难逃四字——初心不灭。陈涉少时与人佣耕,即有鸿鹄之志,坚守不忘,而后于大泽乡起义,其言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!”令风云变色。少年项籍观始皇南巡,而有“彼可取而代之”之志,日后果起兵反秦,虽乌江自刎仍难掩霸王之姿。自古乱世出英雄,英雄出少年,初心不灭,方能成王霸之业。

      初心者,年少之梦耳。年少,方不谙世事,是以少年之梦飘渺悠然,若野马尘埃。倘若年长,其人之梦受诸多限制,自然不若青年之气直拔云霄。因此,初心可贵,不敢忘,更不能忘。

      然纵得初心即可成就哉?答曰:非也。四海之大,有鸿鹄之志之人岂能少乎?然“冯唐易老,李广难封。屈贾谊于长沙,非无圣主;窜梁鸿于海曲,岂乏明时?”自古英雄相惜,何也?可谓,时势造英雄,英雄亦造时势。能成英雄者,非惟有超世之才,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也。有志者多,而能守志者寡,是以英雄相惜。

      孙中山有言,“世界潮流,浩浩荡荡,顺之者昌,逆之者亡。”所谓时势造英雄,纵使初心不改,坚守本志,然若不与时代相符,亦是自取灭亡。天纵奇才,也是枉然。若诸葛六出祁山,孔子复兴礼乐,皆为行逆天之事也,是以纵以诸葛之奇才,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”之忠心,亦难救汉室之运。纵孔子之博闻强识,知其不可而为之,亦难复兴周朝礼乐之制。虽然,亦难掩其二人先贤之光,青云之志,吾辈楷模也。

      由此观之,可知人若想成其少年之志,需不忘初心,坚守本心。此外其志需符合时代之意志,顺天运而行人事,尽人事而天命。仅此而已,至于事之成也不成,无妨。但求无愧于心。

      人生在世,不过飘渺云烟。孔圣教人入世,老庄引人出世。圣贤之学引人入胜,齐物之论令人忘形。举杯问明月:人生在世,意欲何为?古今多少人,同吾有此一问?恰似夜空星斗,难以言说。而今渐渐明了,所谓人生,在世即是在世,不过如此,无意无求。不必追寻存在之意义,亦不必问也。生亦何欢,死亦何苦。举凡世间,五陵豪杰不过一抔黄土,昔日豪杰圣人,何在?是以,出处与去处,皆不必问,不必听,亦不必寻。因为,没有答案。

      人生在世,不过一事实耳。过程重于始终,虽结局相同,然其间万千人生,山川大海,却是尽不相同。活在当下,方为正解。吾辈正似红日初升,其道大光,河出伏流,一泻汪洋。人生在世,何不潇洒从容,体验世间万千,亦不枉此生。与此同时,肩负国家与社会之责,担中华复兴之使命,令汉武之威、大唐之盛、大宋之富重现人间,亦不负炎黄子孙之名,无愧于先祖。

      若问子之志?吾不作答,但曰:

      吾自幼好读古文,昔日曾闻炎黄之兴于长江黄河,亦听夏商周三朝礼乐之风,好春秋战国百家争鸣,自始皇“秦王扫六合,虎视何雄哉”一统天下,中华民族大一统格局始成。自此之后,汉武之名威震四方,魏晋之风令人敬仰,隋唐盛世至今难忘,五代十国,辽宋夏金元时局虽乱,然本源犹存。明清虽难比前朝风光,亦是举世无双。自古以来,中国分久必合合久必分,已成一体,自成文明,永世不灭。纵观古今,发源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已荡然无存,古埃及王朝的金字塔孤独聆听着尼罗河的水声,爱琴海诸岛诞生的古希腊如今亦消融于欧美,难追本源,更何提玛雅文明、北美印第安,而观之东亚,长江黄河之水依旧波涛汹涌,北方长城自是屹立不倒。上自甲骨,下自今日之文,自始皇“车同轨,书同文”始,中国已无今古之分,炎黄本源,文化底蕴,自古皆然。

      是以,生而为中华后裔,自豪也。

      然自近代以来,满清日渐西倾,显衰退之势,使得中华民族遭受百年之耻。靖康耻,犹未雪,臣子恨,何时灭!此之耻辱本非吾族之罪也,是满清误事,腐败黑暗之制,使祖国之大好河山惨遭破坏。幸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,民族有难,有志之士必然挺身而出。长城内外,大江南北,自是英雄好汉。先辈以鲜血铸就新生之国,五星之旗,自此,中华民族掀开了新的篇章,走向复兴之路。

      当今21世纪,正值祖国伟大复兴梦关键时刻,吾辈少年,乃国家未来之望,民族复兴之基,当鼎承先辈遗愿,重现先祖盛世,乃华夏之幸也。

      吾仅为众生之一,虽亦有“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”之志,终知难成也。不过尽绵薄之力耳。

      吾好科技,喜电脑,愿研习电子领域,为未来国内人工智能、机器人时代的降临与发展添砖加瓦。至于能否成就一番风云之业,事在人为,尽人事而听天命,顺其自然即可。

      愿来日之时汝能以梦为马,不负韶华,于离校之时,无怨无悔,未虚度青春年华,学得本领,报效祖国。“三十功名尘与土,八千里路云和月。莫等闲,白了少年头,空悲切。”岳武穆之词句,与诸君共勉。

      待到功成之时,山花烂漫,山川如洗,吾自功成名就,引而身退,隐于水墨之中,一杯淡茶,一抹清香,闲来垂钓,花前赏月,岂不美哉?是也。 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

庚子年晚春二十一日